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

不是創新,只是不怕死--口味烘焙法 By 12g鮮烘莊園級掛耳咖啡



說了不能說的秘密~!!
這該說是不怕死吧~!!
玩了10幾年的咖啡,從最普通的巴西。摩卡。曼特寧
到近年來,依產區。豆種。依處理法(水洗/日曬/半水洗/蜜處理)而慢慢流行的精品莊園咖啡
我絕對不會/也不敢認為自己在咖啡領域上有多少專業表現
只是,常常會思考一件事情
就是目前一般市面上在描述一支咖啡生豆時
會說這支咖啡豆你可以喝到什麼樣的口感及口味
例如:
風味特色強烈帶有乾淨清新的檸檬香氣與細緻優雅的茉莉花香
充滿甜蜜/焦糖巧克力口味/均衡/果味回韻不絕
藍莓 檸檬 柑橘 糖蜜 茶感 香甜乾淨

等等......

但....

你真的喝的到(烘焙手法)且喝的出來(你的感官)這些味道嗎?
而你選擇的咖啡烘焙度,是否常跟你入口時所想像的口味不同呢?
這到底是選錯烘焙度/烘焙問題/沖煮問題?!
或是每個人對於味覺的過往經驗反應在口味判定上的落差呢?

其實,上述的都有
正因為上述的都有,所以造成精品咖啡在推廣上的問題
如果再這樣下去,可能會造成烘焙者與品嚐者的落差越來越大

所以,我打算從今天開始推廣『口味烘焙法』
也就是,將一支咖啡生豆,透過二~三種不同的烘焙程度
然後經由一段時間的養豆
再經由實際的手沖方式,去感受自己感受到的味道
將這種實際感受到並不浮誇的味道體驗,與烘焙手法連結
給您二~三種的口味選擇

所以,這對烘焙者與品嚐者會有什麼結果與改變?

烘焙者來說,能更赤裸的面對自己的烘焙技巧
一,是對自己的東西可以負責
二,是精進烘焙技巧的唯一方式
三,更能創造同一支咖啡的不同表現

品嚐者來說,味覺的發現與訓練都可以同步成長
而且,如果品嚐者喝到不同或更多的味道時
反而更能加強烘焙者的味覺體驗
長期來看,絕對是好事

這其實根本不算創新
只是沒有人敢做
為甚麼沒人敢做?
因為很容易砸了自己的招牌
如果我把東西說得模糊一點
那當你沒有感受到我說得口味或口感的時候
至少還有解釋空間
但我並不想這麼做
只是想讓你喝到該烘焙度的『原味』而已
就這麼簡單
但簡單。。。往往最難。。。
讓我們一起在精品莊園咖啡的世界
一同成長~!!

目前我們最新測試的豆單在此
裡面有詳細的口味描述
可以參考歐
最新豆單(口味烘焙法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